(相关资料图)
院士简介
刘德权院士
乌克兰工程院外籍院士
教授级高工人社部及应急部专家库专家
乌克兰工程院外籍院士,国家非煤矿山安全生产专家,长期从事物联网和大数据应用系统的研发,主持过基于RFID技术的矿井人员定位与矿压监控综合系统、教育部产学研项目-基于大数据及云计算的综合应急管理平台研发等多项应用系统的研发。江苏省创新创业人才,江苏省333工程入选人才,重庆市等多省市的特聘专家。
座谈研讨会上,上海市航空学会秘书长金鸿明首先介绍了学会概况以及对航空救援产业的展望。上海市航空学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上海机场集团原副总经理汪光弟首先发言,他说:在进行航空救援行动时,对于航空救援人员来说,需要快速反应,迅速行动,确保救援行动的高效性和实施的及时性。同时,在面对紧急情况和高压力环境时,航空救援人员需要保持心理稳定,冷静应对,从而保证救援行动的安全性。为了保证航空应急救援行动的顺利,需要具备三点:第一,人的因素,必须要有胆大心细、从容镇定的指挥员和勇敢、敬业的救援队伍;第二、必须要有切实可行的预案;第三,必须要有行之有效的救援设备。此外,他还特别强调了成立应急管理大学与航空应急救援产业对接的必要性。
之后,上海市航空学会专家咨询委员会副主任、上海航空公司原总经理范鸿喜阐述了航空应急救援的必要性和发展前景。随后,上海市航空学会专家咨询委员会副主任、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发展促进会决策咨询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姚金华就航空应急救援产业链的建设发表了自己的见解。中国航空学会上海会员工作站副站长、上海广尧商务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李然介绍了筹备举办2023中国航空应急救援年会的组织情况。
最后,刘德权院士以《航空器应急行业应用及应急研究院合作》为题,从应急管理大学(筹)及院士团队、国家应急培训中心概况、应急基地建设三方面阐释了成立应急管理大学和建设航空应急救援产业链的重要性,同时他呼吁在长三角建立应急技术研究院,推进航空应急救援生态圈的建设。
航空应急救援产业的建设不仅需要技术的创新,高素质应急救援人才的培养,还需要各方协同配合,包括航空公司、机场、救援设备供应商等,共同搭建完善的应急救援体系。为推进航空应急救援产业链建设,11月22-23日,应急管理大学将与河北省廊坊市携手2023中国航空应急救援年会,为航空应急救援体系的完善建言献策。
座谈研讨前,刘德权院士参观了上海航空科普馆,与上海航宇科普中心科普部部长谢云就中国航空产业和民机发展进行了交流,加深了对航空产业链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