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以商兴港,以港兴市,被称为“沙船上的都会”。以长江口二号古船为代表的沙船,既是我国航运发展史的缩影,也同近代上海港口城市的形成和发展有着不可分割的密切联系。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7月8日,
“江海撷珍——长江口二号科学考古进行时”展览
在上海市历史博物馆开幕,
这也是首次
以“长江口二号”古船为主题举办的展览。
“长江口二号”古船是目前国内水下考古发现体量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一艘古代木质帆船。研究“长江口二号”古船,对于理解上海何以成为上海有着重要意义。经过充分的前期准备,综合水文、气象、潮汐等因素,2022年11月21日凌晨,“长江口二号”古船的打捞工作正式实施,长江口水域见证了中国水下考古新的历史性突破。
随着装载了长江口二号古船的重约8800吨的沉箱缓缓露出水面,古船时隔150多年重见天日。而本次展览就是以“长江口二号”古船自发现以来的时间线索为“经”,以相关的科学技术、历史人文、城市社会课题作“纬”,向观众讲述上海从东南壮县崛起为国际都会的历程。
据悉,展览分为“起航!古船再现 上海史脉”“求索!水下考古 中国方案”“出水!整体打捞 世界标杆”三个单元,展出137件/组展品,包括古船的船体构件、出水瓷器、技术与装备模型等,其中95件/组出水自长江口二号古船,船体构件及一系列古船出水瓷器均为首次与公众见面。
杆长3.1米、四齿长1.1米的四爪铁锚处于展厅中的醒目位置。上海市文物保护研究中心赵荦介绍,四爪铁锚被发现于沉船遗址的北部,是目前发现的最大的铁锚之一。
在长江口二号古船上,考古人员还发现了码放整齐的景德镇窑瓷器等精美文物,船体及周围还出水了紫砂器、越南合礼窑淡青釉水烟罐等大量文物,特别是绿釉杯器底均书写“同治年制”款,为判断古船的年代提供了重要依据。值得一提的是,现场展出的清同治冬青地堆白青花松下高士图双耳瓶,考古人员在其中发现了50件青花团龙纹杯,而且摆放方式非常特别,杯与杯之间均以一层稻谷相隔,起到了防震作用。
为了给观众带来多重惊喜,上海市历史博物馆特别设计了“博物馆奇妙夜”活动,通过探秘展览、亲子知识秀、儿童光影剧等形式加深观众对展览内容的认识。活动还包括在博物馆开放的庭院空间进行弄堂游戏、手作活动、露天剧场等体验,进一步丰富城市夜间生活模式。
上海市历史博物馆馆长周群华表示,“我们希望博物馆夜间活动和白天正常开馆参观呈现不一样的风格,互相错位,而且这种打开方式更多地强调了互动感和体验感。”
记者 / 刘艺
编辑 / 孙超慧
图片 / 周菲 盛寅敏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黄浦官方微信
黄/浦/进/行/时
JOIN US